案場訪談

華麗轉身,恆利能源如何作為萬家香的轉型推手

傳統醬油廠利用太陽的溫度釀造醬油,隨著時間的熟成,提煉出濃醇香味,「太陽」同時也是再生能源的來源之一。以釀造起家的「萬家香」如何以回饋鄉里及環境永續為出發點成功轉身,跨足能源產業,「恆利能源」扮演著關鍵角色。

文@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萬家香轉投資的恆利能源,辦公室坐落在台北士林一棟辦公大樓裡,相較於2018年落成15000坪的萬家香屏東廠,雖然沒有寬敞的空間、起眼的招牌,但卻是作為台灣傳統產業跨足能源產業的驅動力,成功扮演了萬家香與國際企業的橋樑。

「一家烤肉萬家香」是屬於我們這代的共同童年回憶,身為傳統醬油廠卻選擇跨足太陽能市場重要推手的吳如森,也是現任恆利能源的執行董事,身為本土老牌醬油廠的第三代,熱情地招呼初來乍到的我們,穿著和員工們一致的藍色工作服,毫無架子的表現,透露出團隊苦幹實幹、身體力行的傳產精神。 

萬家香醬園股份有限公司鳥瞰圖

萬家香醬園股份有限公司鳥瞰圖

萬家香申請自發自用案場,移轉憑證讓渡環境效益

萬家香的工廠設置於屏東,廠區屋頂佈滿太陽能板,恆利能源巧妙利用曝曬醬油甕的概念,將其廠區建置成屋頂發綠電、地面曬醬油的規劃,成功於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取得自發自用憑證案場的身分後,每月可按實際發電量取得憑證,但在周末工廠休息停止運轉時,所發的綠電未被使用,透過與台電餘電躉售的合約,這些餘電併入電網賣給台電。萬家香成功透過「自發自用餘電躉售」模式,依實際用電量取得的憑證,並轉讓給有需要的企業用戶。而這樣的運轉模式,成功吸引國際知名的消費電子品牌注意,恆利能源順利將萬家香與其牽起手,促成國內首筆和該品牌簽署太陽能售電合約的業者。

萬家香自發自用案場所採取餘電躉售模式

萬家香自發自用案場所採取餘電躉售模式

一念之間,成功拿下台灣指標案例

當初在回台灣發展時,便下定決心著手「指標性案例」的吳如森,希望透過成功案例傳遞傳產也可以發展能源產業的訊息,同時亦撕開傳統產業不重視環境永續的刻板標籤。問起當時回台的契機,在日本工作過的吳如森回憶當時適逢福島事件,投入再生能源電力發展成為日本當務之急,憑藉企業家的嗅覺,順勢投入日本的再生能源市場,也因此看到再生能源在台灣是尚待開發的寶石,不僅因為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企業紛紛投以百分百使用綠電的承諾,也更因為台灣本身能源匱乏,投入再生能源有利能源自主。

恆利能源工作情形

恆利能源工作情形

從傳統釀造業跨足新興能源業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特別「再生能源憑證」對國內產業而言,仍是較新的概念,如何確保需求者可以取得綠電的環境效益,而電力卻有效地回饋給在地廠區,對市場來說仍是新的嘗試,吳如森便表示:「當初家族看待這個契機並非由財務角度和報酬率切入,而是希望對土地做出貢獻,為此提供一個新的機制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並成就正向循環」。藉著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近年建立的憑證機制,台電同時間也擔綱輸配的角色,萬事俱備的恆利能源利用萬家香廠區屋頂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真正達到「萬家香」的境界。

家族的傳承不曾停歇,如同再生能源的永續精神

在訪談的空檔中,吳如森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為了爭取更多的親子時間,他會輪流帶3個小孩去國外出差,漸漸地小孩才知道爸爸出差不是都在住高級飯店、旅遊玩樂,而是一個接著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與討論,也更能感受到現在生活的得來不易。吳如森回憶,當時他站在家族前,一遍又一遍地說明、爭取家族長輩們支持投入能源產業,從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現在的初步有成,正如再生能源這個新興產業一般,越是表面粗糙不起眼,越需要精心打磨,眼光精準的吳如森卻能看見如鑽石般耀眼的機會,致力劈開石頭讓更多人看見蘊藏的閃耀寶石,而現在他也期待下一代能傳接火炬,或許便是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僅造就萬家香近百年榮景,期間還能不斷走出新的嘗試。

雖然受疫情影響,未能到艷陽高照的南台灣親眼見證成功的指標案例,但正如致力劈開石頭的執念,恆利能源盡心扮演橋樑的角色,隨著後躉購費率時代的來臨,再生能源憑證成為產官學界各方關注的重點,無論是自傳統產業跨足能源領域,抑或是從台灣走進國際供應鏈,再生能源憑證市場都期盼更多的參與者,透過一座又一座的橋樑,連結市場發展和環境永續。

萬家香醬園股份有限公司案場資訊
預估裝置容量 地點
一期 約280 kw
二期 約400 kw 屏東縣長治鄉
三期 約270 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