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利用水力進行發電最早始於十八世紀迄今約兩百年,近來國際上對於再生能源的重視及電網系統調度需要,歐洲及日本等國重新檢視既有已開發之大型抽蓄式水力發電,將目光投射於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且裝置容易之小型水力發電。經台電及水利署評估指出台灣目前可開發之水力發電總規模約一百九十萬瓩,顯示國內仍有許多開發小水力之空間。
小水力發電設備除可併網至電力網絡外,亦可以做為偏遠地區的家庭或監控設備獨立供電,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有許多此類裝置,因為它們無需購買額外燃料即可提供電能供應;小水力發展至今,其相關技術發展已非常成熟,國際將其開發方式分為兩類,即在槽式與離槽式。
1.在槽式:在既有渠道上,利用既有的結構物(如:斜坡)將水輪機建置在渠道上進行發電。
2.離槽式:從水源處引水至蓄水槽,再利用管線將水流入水輪機進行發電。